“清明三不吃,吃了春难安”,明日清明,“3不吃”指啥?要忌嘴
《清明》- 黄庭坚
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自生愁。
雷惊天地龙蛇蛰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
时节过得飞快,明日我们就要迎来清明节, 清明节是我们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,也是初春和暮春之间的关键时间节点,对于中国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情感,清明是一个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人们会选择这天给去世的先人扫墓、祭拜,用来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情怀,故“清明扫墓、祭拜”的习俗从古流传至今,即为了祭祀先祖,更是为了后人祈福。每一个重大的节日都要着重要的饮食习俗,清明我们在尝鲜的感恩春天的馈赠,同时也清明时令美食中来缅怀故乡和先人。但老一辈人也常告诫我们,“清明三不吃,吃了春难安”, 这“3不吃”究竟指的是啥?尊重老传统,叮嘱家人要忌嘴。 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不吃寒凉食物,老话说, “春夏养阳”,春天万物萌发,人体阳气生发,这时不宜吃寒凉食物,避免抑制了阳气的升发,且春天人体免疫力下降,太过生冷的食物回刺激肠胃,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,不妨多吃温性食物,能补阴散寒, 促进阳气升发,这样才能调理好身体,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。
二、不吃酸性食物,中医认为,春天要”省酸增甘“,这是因为,春天肝气旺盛,对脾胃不好还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。而酸味食物入肝,具有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还会伤及脾胃; 而甘味食物则能补脾胃,还有利于疏肝气,滋养肝脾。
三 、不吃受污染的野菜, 春天万物生发,也是各种野菜大量上市的季节,不少人会趁着清明节气踏春, 感受春天的同时, 还会自信地在田地中各种野菜带回家吃,品尝大自然的馈赠。 但是挖野菜的同时,大家一定要注意,有些被污染的野菜, 比如:废水边, 道路两旁,或其它周边环境比较差的地方,这种野菜就不能吃了,还要注意不认识的野菜、蘑菇也千万不要轻易的尝试。
那我们清明一般吃什么习俗美食呢?
一、吃青团, 青团是一种糕点,也是它祭祀食物,它是由艾草的汁和糯米粉调和成的面团,包入各种不同的馅料制作而成。 清明时节的艾草最鲜嫩,艾草营养丰富,能去油解腻,消食降火、养颜等功效。 制作好的青团不甜不腻,带有清淡的青草香气,老人和小孩都爱吃。
【青团】原料:新鲜的艾草、糯米粉、芝麻馅料
制作: 鲜的艾草制成的青汁备用; 将适量的糯米粉倒入盆中,分次加入少许青水,边加水边搅拌,直至糯米粉完全吸收水分,和成光滑绿色面团,放置10分钟。
再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搓成圆球状备用; 再将芝麻馅料也分成大小相同的圆球备用。 取一个青汁糯米面团,用手掌压扁成饼状,然后放入馅料小球后,包裹住并封口捏紧继续搓成圆球状,确保外皮均匀无裂痕。烧锅开水, 将包好的青团放入蒸锅中,用大火蒸制15分钟左右将其蒸熟即可。
二、 润饼,清明节气有着地方吃“润饼菜”的风俗。“润饼菜”跟我们平时吃的卷饼差不多,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薄饼,也叫“润饼”,将胡萝卜丝、豆芽、韭菜、肉丝等各种食材炒至混合熟, 食用时卷入饼中, 吃起来甜润可口。
【润饼菜】原料: 萝卜、豆芽 韭菜 香干 肉丝 料酒生抽 淀粉 油盐 润饼
制作: 肉丝加入少许盐、淀粉料和生抽等调味料拌均匀腌制三分钟备用;将胡萝卜洗净削成丝;韭菜洗净切段;香干切成丝备用; 烧热锅放入少许油,将腌制好的肉丝放进锅中炒至变色后先盛出来; 锅中留少许油,先加入胡萝卜丝进锅翻炒几下, 加入香干丝放进锅中翻炒几下,再将炒过的肉丝放进锅中翻炒几下, 再加入豆芽翻炒几下,加入就如翻炒几下,最后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。 将准备饼皮取出,放平后包入准备好的馅料,将其卷起来即可。
三、馓子, 馓子是清明节传统食俗,“馓子”是一油炸食品,香脆精美,在古代馓子被称为“寒具”,寒食节作为清明节的前身,这天是禁烟火,只吃冷食,馓子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食品,就寒食节的选择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,以麦面为主料;南方馓子精巧细致,多以米面为主料,都深受人们的欢迎。
【馓子】原料:高筋面粉鸡蛋油盐
制作: 选用高筋面粉, 是为了炸出的馓子更劲道。 将500克高筋面粉、鸡蛋2个、小半勺盐放入大碗中, 加入少许油和水,将它们和成光滑的面团,加盖醒发30分钟。将面团醒好后搓成粗细一样的条条,搓得越细越好,放到油里继续醒发,约半天时间。 将把醒发好的条条放入手指上来回的围着绕,再套入筷子中继续尽量拉长。烧热油锅,将准备好的面团放进油锅中过去炸,炸的时候一定要把条条拉直,炸至金黄酥脆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