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布林带详解:交易策略与市场波动性分析

投稿人:丁丁 更新时间: 2025-05-22 08:00
布林带详解:交易策略与市场波动性分析

什么是布林带?

布林带(BB)是由金融分析师和交易员约翰·布林格在1980年代初期创建的。它广泛应用于技术分析(TA)中。布林带本质上是一种振荡器测量工具,用于指示市场的波动性高低以及超买或超卖状态。

布林带指标的核心思想是突显价格围绕平均值的分散情况。它由上轨、下轨和中间移动平均线(也称为中间带)组成。两侧的带在市场波动性高时会扩张(远离中间线),在波动性低时会收缩(靠近中间线)。

标准的布林带公式将中间线设为2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(SMA),而上轨和下轨则根据SMA的市场波动性(即标准差)计算得出。布林带指标的标准设置如下:

  • 中间线:2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(SMA)
  • 上轨:20日SMA +(20日标准差 x2)
  • 下轨:20日SMA -(20日标准差 x2)

这种设置采用20日周期,并将上轨和下轨设定为距离中间线两个标准差(x2)。这样设置是为了确保至少85%的价格数据会在这些两条带之间移动,但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交易策略,设置可以进行调整。

如何在交易中使用布林带?

虽然布林带广泛应用于传统金融市场,但它们也可用于加密货币交易设置。当然,使用和解释BB指标的方式多种多样,但不应将其作为独立工具使用,也不应视为买卖机会的指示器。最好将BB与其他技术分析指标结合使用。

考虑到这一点,让我们想象一下如何可能解释布林带指标提供的数据。如果价格超过移动平均线并突破上布林带,可以大致认为市场处于超买状态。或者,如果价格多次触及上轨,可能表明存在显著的阻力位。

相反,如果某资产的价格显著下跌并多次触及或突破下轨,市场可能处于超卖状态或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位。

因此,交易者可以使用BB(结合其他TA指标)来设定卖出或买入目标,或者简单地了解市场之前出现的超买和超卖情况。

此外,布林带的扩张和收缩在预测高低波动性时刻时可能很有用。带子可以随着资产价格变得更具波动性而远离中间线(扩张),或者随着价格变得不那么波动而靠近中间线(收缩或挤压)。

因此,布林带更适合短期交易,作为分析市场波动性并试图预测即将到来的运动的一种方式。有些交易者认为,当带子过度扩张时,当前市场趋势可能接近一个整固期或趋势反转。相反,当带子变得非常紧密时,交易者倾向于认为市场正准备进行一次爆炸性运动。

当市场价格横盘时,BB往往会向中间的简单移动平均线收窄。通常(但并非总是如此),低波动性和紧密的偏离水平预示着大幅和爆炸性的运动,这些运动往往在波动性恢复后立即发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一种交易策略被称为**布林带挤压**。它包括寻找由BB收缩突显的低波动区。挤压策略是中性的,不提供关于市场方向的明确见解。因此,交易者通常将其与其他TA方法结合使用,如支撑和阻力线。

布林带与凯尔特通道

与基于SMA和标准差的布林带不同,现代版本的凯尔特通道(KC)指标使用平均真实范围(ATR)来设定通道宽度,围绕20日指数移动平均线(EMA)。因此,凯尔特通道的公式如下:

  • 中间线:20日指数移动平均线(EMA)
  • 上轨:20日EMA +(10日ATR x2)
  • 下轨:20日EMA -(10日ATR x2)

通常,凯尔特通道比布林带更紧密。因此,在某些情况下,KC指标可能比BB更适合发现趋势反转和超买/超卖市场条件(更明显的迹象)。此外,KC通常比BB更早提供超买和超卖信号。

另一方面,布林带在表示市场波动性方面表现更好,因为与KC相比,扩张和收缩运动更宽且更明显。此外,通过使用标准差,BB指标不太可能提供假信号,因为其宽度更大,因此更难被突破。

在这两者之间,BB指标是最受欢迎的。但这两个工具都有其独特用途——特别是对于短期交易设置。除此之外,两个工具也可以一起使用,以提供更可靠的信号。

商家优惠券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