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K没意义?人眼极限比想象更高,8K或许能引发新的影像革命
分辨率的提升,一直是显示设备升级换代的关键,从早期的1024×768,到1080P,再到4K,每次分辨率的变化,都让显示器以及电视在市场上出现大规模的升级换代。不过这种现象到了8K变得停滞不前,目前已经没有太多厂商推出8K的设备,更不用说像4K时代那样成为一个主流的分辨率。对于此,很多人有自己的看法,比如8K没有视频源,同时发展到现在人眼对于4K和8K的区别已经不是那么敏感了。

对于8K没有视频源这个说法,我们表示赞同,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8K视频,除了演示片之外,也就是普通视频拉伸到8K,效果一般,而且8K的确没有什么原生片源。虽然有一些厂商像三星依然要每年推出8K电视,但是售价昂贵而且颇有一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。但是要说像一些说法那样,人眼对8K和4K不敏感,那就有点不科学了。
过去我们的说法是按照视力表人眼每一度可识别60个像素,即60PPD(视网膜分辨率),从设备而言像苹果的Vision Pro约为34PPD,PS5 VR2约为19PPD;而最新的一些研究表示,人眼的极限其实并不止60PPD,在灰度图像下人眼可达到94PPD,红绿图案可达到89PPD,黄紫图像可达到53PPD。但无论如何,目前的显示设备似乎还没有达到人眼的极限,8K似乎更有了存在的必要,而不是仅仅停留在4K阶段。

之所以我们会说到这个问题,还是因为目前电视在往大尺寸发展的时候,4K在某些场景下已经能让我们感到一些瓶颈。按照这个最新研究的说法,那么如果在2-3米观看100英寸电视的时候,8K分辨率会比4K分辨率有明显的优势;即使是在显示器领域,32英寸在70厘米距离观看的时候,8K分辨率也会清晰得多,并且能被人眼明显识别出来。
另一个特别要指出的是,由于目前头戴式的AR/VR设备越来越多,这对这些产品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毕竟这些设备离眼睛更近。所以一些人也认为,为了符合人眼的极限,有必要将这类可穿戴设备的分辨率提升到16K甚至32K。当然我们还是那句话,硬件提升不是难事,更关键还是要提供必要的内容才行。

其实无论是电视厂商还是面板厂商,都肯定还是希望8K能够让行业和用户接受,因为一旦大家接受了8K,这就意味着有数以亿计的显示设备要更新换代,就像当年从1080P升级到4K一样。这对于终端厂商以及供应链而言,就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市场,甚至能改变现在显示市场的格局。当然,在我们看来,8K要想崛起,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以及内容的提供,特别是后者。或许显示器在8K上会比电视有更多机会,毕竟显示器的内容在分辨率上相对较为自由!